看书中文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五节 史学(第2页)

《梁书》纪传,随事勒成,及缺而未就者,目录注为一百八卷。梁室交丧,一时亡散。陈初为史官,依旧目录,更加修撰,且成百卷。已有六帙五十八卷上秘阁讫。善心祯明二年聘隋而陈亡。其书存者六十八卷,又并缺落失次。善心随见补葺,成七十卷。《陈书》所著,盖其上秘阁之本?《隋志》著录许亨《梁史》五十三卷,则又有所缺也。以上皆纪传体。其编年体:《隋志》著录,有刘璠《梁典》三十卷,何之元《梁典》三十卷,阴僧仁《梁撮要》三十卷,姚勖《梁后略》十卷,萧韶《梁大清纪》十卷,萧世怡《淮海乱离志》四卷。

刘璠之书,实成于其子祥之手,事见《周书》本传,何之元之书,起齐永元二年,迄王琳遇获,见《陈书》本传。《史通》谓之元与璠合撰《梁典》三十篇,合字盖各字之误?姚勖,僧垣子,事见《周书·僧垣传》。萧韶,见《南史·梁宗室传》。云其书承湘东之旨,多非实录。陈史:《史通》云:初有顾野王、傅,各为撰史学士。《武文二帝纪》,即其所修。《唐志》有野王、《陈书》各三卷,而《隋志》有陆琼《陈书》四十二卷,《注》云讫宣帝,疑野王、之书,亦包括其中矣。姚察在梁、陈二代,皆知史职。隋开皇九年,敕其撰成二史。事见《陈书》本传。然其书仍未能成,至唐贞观中,乃成于其子思廉之手焉。

晋世北方诸国,总集于崔鸿之《十六国春秋》。其书虽成于魏世,而专详僭伪,不著晋朝,民族大义,可谓较然彰著。嬴秦以后,吾国久成统一之局,偏隅割据者,原不能视之为国,故至唐世,遂将其行事,编为载记,入之《晋书》,视如汉末之群雄矣。十六国史,《史通》述之较详,今录其说如下。

《古今正史篇》曰:“前赵刘聪时,领左国史公师彧撰《高祖本纪》及《功臣传》二十人,甚得良史之体。凌修谮其讪谤先帝,聪怒而诛之。刘曜时,和苞撰《汉赵记》十篇,事止当年,不终曜灭。后赵石勒,命其臣徐光、宗历、傅畅、郑愔等撰《上党国记》《起居注》《赵书》。其后又令王兰、陈宴、程阴、徐机等相次撰述。至石虎,并令刊削,使勒功业不传。其后燕大傅长史田融,宋尚书库部郎郭仲产,北中郎将王度,追撰石事,集为《邺都记》《赵记》等书。

前燕有《起居注》,杜辅全录,以为《燕记》。后燕建兴元年,董统受诏草创后书。著《本纪》并《佐命功臣》《王公列传》,合三十卷。其后申秀、范亨,各取前后二燕,合成一史。南燕有赵郡王景晖,尝事德、超,撰二主《起居注》。赵亡,仕于冯氏,仍撰《南燕录》六卷。蜀李势散骑常侍常璩撰《汉书》十卷。后入晋秘阁,改为《蜀李书》。

璩又撰《华阳国志》,具载李氏兴灭。前凉张骏十五年,命其西曹边浏集内外事,以付秀才索绥,作《凉国春秋》五十卷。又张重华护军参军刘庆,在东菀专修国史二十余年,著《凉记》十二卷。建康大守索晖,从事中郎刘昞,又各著《凉书》。前秦史官,初有赵渊、车敬、梁熙、韦谭,相继著述。苻坚尝取而观之。见苟大后幸李威事,怒而焚灭其本。后著作郎董谊,追录旧语,十不一存。及宋武帝入关,曾访秦国事。又命梁州刺史吉翰问诸仇池,并无所获。

先是秦秘书郎赵整,参撰国史。值秦灭,隐于商洛山,著书不辍。有冯翊车频,助其经费。整卒,翰乃启频纂成其书。以元嘉九年起,至二十八年方罢。定为三卷。而年月失次,首尾不伦。河东裴景仁,又正其讹辟,删为《秦纪》十一篇。后秦扶风马僧虔、河东卫隆景、并著秦史,及姚氏之灭,残缺者多。泓从弟和都仕魏,又追撰《秦记》十卷。夏天水赵思群,北地张渊,于真兴、承光之世,并受命著其国书。及统万之亡,多见焚烧。

西凉与西秦、北燕,其史或当代所书,或他邦所录。段龟龙记吕氏,宗钦记秃发氏,韩显宗记吕、冯氏。惟此三者可知,自余不详谁作。魏世,黄门侍郎崔鸿,乃考核众家,辨其同异。除烦补缺,错综纲纪。易其国书曰录,主纪曰传。都谓之《十六国春秋》。鸿始以景明之初,求诸国逸史。逮正始元年,鸠集稽备,而犹缺蜀事,不果成书。推求十五年,始于江东购获。乃增其篇目,勒为十卷。鸿殁后,永安中,其子缮写奏上,请藏诸秘阁。由是伪史宣布,大行于时。”案高祖,刘渊伪号。

《隋志》有田融《赵书》十卷,王度《二石传》二卷,《二石伪治时事》二卷,范亨《燕书》二十卷。《注》云:记慕容隽事。张诠《南燕录》五卷,王景晖《南燕录》六卷,皆《注》云:记慕容德事。又有游览先生《南燕书》七卷。《魏书·郦范传》:范弟子恽,撰慕容氏书不成。《崔逞传》:慕容时举上计掾,补著作郎,撰《燕记》;《封懿传》:懿撰《燕书》,颇行于世,则《隋志》皆不著录。常璩之书,《隋志》名《汉之书》,十卷。《华阳国志》亦著录,十二卷。又云:梁有《蜀平记》十卷,《蜀汉伪官故事》一卷,亡。刘景《凉书》十卷,《注》云:记张轨事。

又有《敦煌实录》十卷。景为昞避讳字,已见前。《魏书·昞传》云:《凉书》十卷,《敦煌实录》二十卷。《隋志》又有张谘《凉记》八卷,《注》亦云记张轨事。喻归《西河记》二卷,《注》云:记张重华事。苻坚焚史,事已见前。裴景仁之书,《隋志》著录为十一卷。又有何仲熙《秦书》八卷,《注》云:记苻健事。景仁之书,亦见《南史·沈怀文传》,云十卷。姚和都书,《隋志》亦著录。真兴,勃勃伪号,承光,昌伪号,夏、西凉、西秦三国,《隋志》皆无书。段龟龙书,《隋志》著录十卷。宗钦,《魏书》有传,云钦在河西,撰《蒙逊记》十卷,无足可称。不云记秃发氏。

《隋志》有《拓跋凉录》十卷,不著撰人。韩显宗,《魏书》亦有传。云撰《冯氏燕志》十卷,不云记吕氏。则《史通》宗钦记秃发氏,韩显宗记吕、冯氏二句有误。浦起龙改为“宗钦记沮渠氏,失名记秃发氏,韩显宗记冯氏”,与《魏书》《隋志》虽合,然合段龟龙记吕氏,凡有四种,与“惟此三者可知”句,文义又属不符。浦氏又改惟此为“惟有”,云“本有四种,其一失名,故云三者”。殊属牵强。则元文虽误,浦氏所改,亦未为是也。《隋志》有《凉书》十卷,高道让撰。

又《凉书》十卷,《注》云:沮渠国史,而不著撰人。道让,谦之字。其父崇。崇父潜,妻沮渠牧犍女武威公主,公主痛本生绝胤,以崇继牧犍后,后乃启复本姓,事见《魏书·崇传》。韩显宗书,《隋志》不著录,而有高闾《燕书》十卷,《注》云:记冯跋时事。崔鸿之书,《魏书》本传云:鸿二世仕江左,故不录僭晋、刘、萧之书。又恐识者贵之,未敢出行于外。世宗闻其撰录,遣散骑常侍赵邕诏鸿随成者送呈。鸿以其书有与国初相涉,言多失体,且既未讫,迄不奏闻。鸿后典起居注,乃妄载其表,云谨以所讫者附臣邕呈奏。

自正光以前,不敢显行其书。自后,以其伯光贵重当朝,知时人未能发明其事,乃颇相传读。亦以光故,执事者遂不论之。子子元,永安中,乃奏其父书。据此,知鸿书于十六国事与魏相关者,必多存直笔,而惜乎其已亡也。初不肯顺虏意进呈,而后乃妄载其表,盖以为书经呈奏,则攻击者较难为辞,此史家欲存史迹之苦心。

正光已后,魏已无复纲纪,鸿故敢行其书,不必由于光之当权。至于永安,则拓跋氏仅亦守府矣,此其子所以又欲借中秘之力而存之也。《北史·崔亮传》:齐文襄尝言崔肇师合诛。左右问其故。曰:“崔鸿《十六国春秋》,述诸僭伪,而不及江东。”左右曰:“肇师与鸿别族”,乃止。虏恶其书如此,则其书之能秉大义可知,鸿可谓明于夷夏之界矣。

其书,《魏书》云子元奏进者一百二卷。浦起龙因改《史通》勒为十卷之十字为一百二,然《史通》此句,或指其得蜀事后所增卷数言之,亦未可专辄也。

《魏书》成于魏收,号为秽史。隋世尝命改造,然其书未能行。魏初命邓渊著国记,后又命崔鸿总史事,浩之诛,以史事为名,已见第八章第六节。其后高允、刘模,并典史事,史言其大较续浩故事,可见浩书实未尝废,其诛,特以此为名而已。史又言允虽久典史事,而不能专勤著述。又言允年已九十,目手稍逊,多遣模执笔,而指授裁断之。如此五六岁。允所成篇卷,著论上下,模与有功焉。则允虽尸其名,主其事者实模也。

《高祖纪》:大和十一年,十二月,诏秘书丞李彪、著作郎崔光改析国记,依纪传之体。《彪传》云:自成帝已来,至于大和,崔浩、高允,著述国书,编年叙录,为春秋之体。遗录时事,三无一存。彪与秘书令高祐,始奏从迁固之体,奏见《祐传》。据其辞,则纪传之体,起于皇始,盖自此以前,事迹希简,且无年月,不能编年,故不能作本纪。今《魏书》之《序纪》,其体,或亦沿自祐等邪?彪后因事失官。世宗践阼,求以白衣修史,如王隐故事。其表云:自大和十五年以来,频有南辕,载笔遂寝。其时居史职者,傅毗、阳尼、邢产、宋弁、韩显宗等,皆登年不永;程灵虬改从他职;惟崔光一人不移任,而亦侍、官两兼,故载述致缺焉。《崔光传》云:光虽领史官,以彪意在专功,表解侍中著作以让彪,世宗不许。景明二年,秋,彪卒。四年,以孙惠蔚代光领著作。首尾五载,无所厝意。

明帝立,诏光还领著作。光年耆多务,疾病稍增,而自强不已。然其书终未能成。正光四年卒。临卒,言弟子鸿于肃宗。五年,正月,诏鸿以本官修辑国史。寻亦卒。《魏书·自序》云:世宗时,命邢峦追撰高祖起居注。书至大和十四年。又命崔鸿、王遵业补续焉。下讫肃宗,事甚委悉。尔朱兆入洛,官守奔散。国史典书高法显密埋史书,故不遗落。领著作郎山伟,自以为功,得封东阿县伯,法显止获男爵。伟与綦俊等更主史籍,无所述作,已见前。

北齐文宣天保二年,诏魏收撰魏史。国史而外,兼以济阴王晖业《辨宗室录》为据。五年,三月,奏上《纪》百一十卷。十一月,复奏十《志》。事见《魏书·自序》。收之修《魏书》,史言其多快恩怨,私亲戚,所引史官,恐其陵逼,亦惟取先相依附者。致为诸家子孙所诉。文宣先重收才,收又诬诉者欲相屠害,致诉之者转以获罪。然犹以群口沸腾,敕且勿施行,令群臣博议,听有家事者入署,不实者陈牒,于是投牒者相次。收无以抗之。时左仆射杨愔,右仆射高德正,势倾朝野,与收皆亲。收遂为其家并作传。二人不欲言史不实,抑塞诉辞。终文宣世,更不重论。

孝昭皇建元年,诏收更加研审。收奉诏,颇有改正。乃诏行之。群臣仍多言魏史不实。武成复敕更审。收又回换,收既缘史事,多憾于人,齐亡之岁,收冢被发,弃其骨于外焉。以上皆见《北齐书·收传》。其说不知皆实否。然《传》言阳休之父固为北平大守,以贪虐,为中尉李平所弹获罪,载在《魏起居注》。而收书云:固为北平,甚有惠政,坐公事免官。又云:李平深相敬重,其事固信而有征,则收书之有曲笔,似无可解免也。

《崔传》云:为常侍,求人修起居注,或曰:“魏收可。”曰:“收轻薄徒耳。”更引祖鸿勋为之。《收传》言其意存实录,好诋阴私。又曰:至于亲故之家,一无所说。是则伉直私曲,兼而有之。《高柔传》云:收撰魏史,启柔等与同其事。柔性颇专固,自是所闻,收常为嫌惮。又云:柔在史馆未久,逢勒成之际,志存偏党。与其内外通亲者,并虚美过实。深为时论所讥。则阿私所好者,正不独收一人,特收主持其事,遂为众矢之的耳。诉收获罪者,事见《北齐书》卢潜、李构、王松年等《传》。

《北史·崔光传》:光子劼,尝恨魏收书,欲更作编年纪,竞不能就。光家世史学,使其成之,其书当有可观也。齐后主武平四年,五月,诏史官更撰《魏书》,见《纪》。其事盖无所成?隋高祖诏魏澹别成魏史,时称简正,事见《隋书·澹传》及《北齐书·魏兰根传》。

《隋书·薛道衡传》:从子德晋,尝佐澹修《魏书》。然《潘徽传》言:炀帝又诏杨素更撰《魏书》,素薨而止,则魏澹之书,论者必仍有不满也。《北齐书》成于李百药。《史通·古今正史篇》:“高齐史:天统初,大常少卿祖孝征述献武起居,名曰《黄初传天录》。时中书侍郎陆元规,常从文宣征讨,著《皇帝实录》,惟记行师,不载他事。自武平后,史官阳休之、杜台卿、祖崇儒、崔子发等相继注记,逮于齐灭。隋秘书监王劭,内史令李德林,并少仕邺中,多识故事。王乃冯述起居注,广以异闻,造编年书,号曰《齐志》,十有六卷。李在齐预修国史,创纪传书二十七卷。至开皇初,奉诏续撰,增多《齐史》三十八篇。已上送官,藏之秘府。

皇家贞观初,敕其子中书舍人百药,仍其旧录,杂采他书,演为五十卷。今之言齐史者,惟王、李二家焉。”《自注》云:“王劭《齐志》,《序》云二十卷,今世间传者,惟十六卷。”《隋志》著录,则止十卷。又有崔子发《齐纪》三十卷。《杜台卿传》云:撰《齐纪》二十卷。《荣毗传》:兄建绪,仕周,平齐之始,留镇邺城,因著《齐纪》三十卷。《隋志》皆不著录。《周书》成于令狐德棻。宇文周史:《史通》云:“大统有秘书丞柳虬,兼领著作,直辞正色,事有可称。至隋开皇,中秘书监牛弘追撰《周纪》十有八篇,略叙纪纲,仍皆抵忤。皇家贞观初,敕秘书丞令狐德棻、秘书郎岑文本共加修缉,定为《周书》五十卷。”

《隋志》有牛弘《周史》十八卷,《注》云未成。事亦皆在唐世。《史通·古今正史篇》云:“大宗以梁、陈及齐、周、隋氏,并未有书,乃命学士分修,仍使秘书监总知其务。合为五代纪传,并目录凡二百五十二卷。书成下于史阁。惟有十志,断为三十卷,寻拟续奏,未有其文。又诏左仆射于志宁、大史令李淳风、著作郎韦安仁、符玺郎李延寿同撰。其先撰史人,惟令狐德棻重与其事。大宗崩后,刊勒始成。其篇第虽编入《隋书》,其实别行,俗呼为《五代史志》。”云合为五代纪传,则梁、陈、齐、周、隋之史,实未尝各别为书。

然则续修之志,亦与五代纪传合为一书,无所谓编入《隋书》也。五代既合为一书宋、齐、元魏何缘分立?隋实混一区宇,而亦继南北朝之后,则晋又何不可冠于南北朝之前?然则当时史家,果未尝谓史当断代。李延寿虽与官修,仍采杂史,补益官书,延寿与官修而必别为私史,意实在此,观其自序可知。编为南北纪传,而亦入隋于其中,其《自序》称以拟《史记》;知几论史,亦入之通史之家;其明证也。然意虽在于会通,书实成于各别。合居一简,未免无所取裁。当时虽合为一书,后人仍目为断代,盖以此也。

欲合隆古至于当代,萃为一编者,当时亦非无其人。梁武帝之《通史》,其最著者也。此书,《梁书·本纪》云六百卷,《史通·古今正史篇》云六百二十卷,《纪》盖以成数言之。《隋志》作四百八十卷,则有缺佚也。帝尝躬制《赞》《序》,亦见《本纪》。又语萧子显曰:“此书若成,众史可废。”其重视之可知。

《史通》云:其书“自秦已上,皆以《史记》为本,而别采他说,以广异闻。至两汉已还,则全录当时纪、传。《梁书·吴均传》言:此书起三皇,迄齐代,均草《本纪》《世家》已毕,惟《列传》未就卒。而上下通达,臭味相依。又吴、蜀二主,皆入世家。五胡及拓跋氏,列于夷狄传。大抵其体皆如《史记》,所异者惟无表而已。”断代之书,所以不能合为通史者,实以两朝衔接之际,不免复重、矛盾,今云上下通达,臭味相依,当有以祛此弊。云惟无表,则亦有志。表事不容刊落,盖当别有翦裁。《齐书·檀超传》。超掌史职,上表立条例,即谓封爵各详本传,无假年表。此书实郑樵《通志》之先河也。

顾野王尝撰《通史要略》一百卷,未就,《陈书》本传。盖又欲就斯书,加以删略。熊襄《齐典》,所述不仅齐事,说已见前。宋江夏王义恭尝撰《要记》五卷,起前汉讫晋大元,《宋书》本传。盖亦通史之体。北朝元晖,常山王遵曾孙。《史通》误作济阴王晖业。招集儒士崔鸿等,撰录百家要旨,以类相从,名为《科录》,凡二百七十卷。上起伏羲,迄于晋、宋,凡十四代。《魏书·昭成子孙传》。《北史·魏诸宗室传》无宋字。其书《史通》列为古今正史,而《隋志》入之子部杂家,盖以为类书也。

《魏书·儒林·平恒传》云:自周以降,暨于魏世,帝王传代之由,贵臣升降之阶,皆撰录品第,商略是非,号曰《略注》,合百余篇,似亦《科录》之类。《周书·明帝纪》言:帝集公卿已下有文学者八十余人,于麟趾殿刊校经史。又捃采众书,自羲、农已来,迄于魏末,叙为《世谱》,凡五百卷。《隋书·萧济传》:陈亡后济子从典入隋,杨素奏使续《史记》迄于隋,其书未就,则亦梁武作《通史》之志也。

斯时史家,颇知讲求体例。华峤《修汉后书》,以皇后入外戚传为不安,而改之为纪。《晋书》本传。檀超之掌史职,尝上表立条例,诏内外详议。其时王俭、袁彖,均有所论,见《齐书·超》及《彖传》。修史既皆断代,故其起讫之间,最烦论议。晋初作本朝之史,即议立限断。或云当起正始,魏废帝立之岁。或云当始嘉平,宣王杀曹爽之岁。或云当起泰始,武帝篡魏之岁。见《晋书·贾充传》。徐爰修宋史,起元义熙,载与高帝并起及为帝所戡定之人,而不取桓玄。表请详议。诏曰:“项籍、圣公,编录二汉,《桓玄传》宜在宋典。余如爰议。”

后沈约修《宋书》,则并桓玄、谯纵、卢循、马鲁及刘毅、何无忌、魏咏之、檀凭之、孟昶、诸葛长民等并删之,事见《宋书·爰传》及《自序》。魏收监修国史,议立齐元,阳休之、李德林等亦有议论,见《北齐书·休之》《隋书·德林传》。此皆论一史之断限者也。其分立时正统之论,则习凿齿首及之。

平行宇宙里的黑暗圆环  尸碎诸天  我有一个外星博物馆  青葵盛夏  中国文化小史  异世界的黑科技联盟  洛丹伦之辉  倾华:医妃天下  重生妖孽凰妃  都市惊奇日记  两晋南北朝史(二)  马化腾内部讲话(最新版)  冯仑内部讲话(最新版)  你是我温暖的依靠  已经打卡一千年  三国历史的教训  这些年,马云犯过的错误  不被嘲笑的梦想是不值得去实现的  马云内部演讲(最新版)  许家印内部讲话(最新版)  

热门小说推荐
裴爷您夫人太凶残了

裴爷您夫人太凶残了

重生虐渣,暴爽来袭!爹系老公撩死人不偿命超级甜爽文!前生,桑暖被渣男蒙骗继妹羞辱,最后落得个家破人亡死不瞑目的下场。老天有眼,她重生归来,猛得一P!伪善继母?白莲花继妹?深情渣男?呵呵!前世欠我的统统都给我还回来,变本加厉的那种!唯一的意外,就是不慎惹上了传闻中权势滔天阴戾残忍的裴三爷!裴泽寒目光清冷想让我帮你?桑暖点头如捣蒜,除了你,没人能帮我。你想让我做什么,我全都满足你。某人勾了勾唇嫁给我。京都上流社会人人都知道裴爷有个藏在金屋里的宝贝,从来不带出来见人,问就是我夫人农村人,胆小,怕生,什么也不懂。直到某天爷,夫人她妹妹带资进组抢了她戏份,夫人把导演和投资人全给炒了!让您拿钱。爷,太太把觊觎您的那几位千金小姐全给打住院了。爷,几大黑客组织说夫人是他们老大。爷,三大影帝,五大流量都来跟夫人求婚,说夫人是他们心目中的可遇而不可求。爷,夫人说裴泽寒忍无可忍摔了手上文件说什么!夫人说,她要跟您离婚!当天晚上,裴三爷丢给桑暖一份产检报告,在她耳边咬牙切齿揣着我的崽,再敢跑,打断你的腿!...

八零后修道记

八零后修道记

八零后修道记由作者钓鱼1哥创作全本作品该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难得的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好书919言情小说免费提供八零后修道记全文无弹窗的纯文字在线阅读。...

帝宠

帝宠

静太妃仙去前将最疼爱的小侄孙女托付给了敬敏太后和宣帝宣帝欣然应允若干年后呃怎么就成了他的小皇后呢?...

九阳踏天

九阳踏天

世间修炼,灵肉两极。灵者灵魂,操纵天地元力,感悟大道规则!肉者体魄,淬炼血肉筋骨,融合血脉传承!世人修炼,皆为有朝一日,能够至高无上,踏临九天!而当灵魂足够强大,便需无坚不摧的强大肉身作为祭台,点燃那永不消亡的火焰...

我的神秘老公

我的神秘老公

她在逃跑途中,被神秘男人破了身。没想到他居然是富可敌国,权势滔天,冷酷腹黑,且不近女色的顾凌擎谁说他不近女色。她每日累的腰酸背痛,终于受不了,我收回让你负责这句话,你自由了。他坐在她床边,把她拉到自己的怀中,温柔的说道小雅,你是不是搞错了,应该负责的不应该是你吗?白雅httpswww1kanshu...

如何在推理番中装好人

如何在推理番中装好人

ldquo你们真的想让我救人?rdquo看着面前瑟瑟发抖的妹子再看看道具栏里的枭首钢丝凶手的赠礼万能麻药隐形药剂helliphellip白石摸着脸上狰狞的面具,陷入沉思。各位书友要是觉得如何在推理番中装好人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如何在推理番中装好人最新章节如何在推理番中装好人无弹窗如何在推理番中装好人全文阅读...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