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中文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五节 史学(第3页)

《晋书·凿齿传》载其临终上疏曰:“臣每谓皇晋宜越魏继汉,不应以魏后为之恪,而身微官卑,无由上达。今沈沦重疾,谨力疾著论一篇写上。”其论曰:“今若以魏有代王之德,则其道不足,有静乱之功,则孙、刘鼎立。昔共工霸有九州,秦政奄平区夏,犹不见序于帝王,沦没于战国,何况暂制数州之人,威行境内而已?若以晋尝事魏,拘惜禅名,则惑之甚者也。禅代之义,不同尧、舜,校实定名,必彰于后,人各有心,事胡可掩?成业者系于所为,不系所藉。立功者言其所济,不言所起。有定天下之大功,为天下之所推,孰如见推于暗人,受尊于微弱?”论足王天下与否,纯以功德为准,而破拘于君臣之分,缪托禅让之名,实颇合民贵君轻之义也。凿齿正统之说,当以此论所言为正。《传》又言:凿齿以桓温觊觎非望,著《汉晋春秋》以裁正之,于三国时,蜀以宗室为正,则近亿度。

《晋书·天文志》云:“魏文帝黄初六年,五月,壬戌,荧惑入大微。七年,五月,帝崩。《蜀记》称明帝问黄权:天下鼎立,何地为正?对曰:验天文。往者荧惑守心,而文帝崩,吴、蜀无事,此其征也。案三国史并无荧惑守心之文,疑是入大微。”以天象定正伪,则冥漠之说矣。

史也者,所以记人群之行事,以资鉴戒,非徒为一二人作起居注也。此义也,昔时史家,久已知之。然史官缘起。本君大夫之私人,所记者特其私事,记言记行,皆以表彰其人为主,此等见解,相沿不易化除,而视史家之褒贬为一身之荣辱者遂多矣。

《齐书·崔祖思传》:祖思陈政事曰:“古者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君举必书,尽直笔而不污,故上无妄动,知如丝之成纶。今者著作之官,起居而已。述事褒谀为体。世无董、狐,书法必隐。时缺南史,直笔未闻。”即深惜史职不举,不足使人歆惧者也。宋文帝欲封王昙首等,会燕集,出诏示之。昙首曰:“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封事遂寝。荀丕恶于王俭,又上书极谏齐武帝,言甚直。帝不悦。竟于荆州狱赐死。徐孝嗣闻之曰:“丕纵有罪,亦不应杀,数千年后,其如竹帛何?”《南史·齐豫章王嶷传》。魏孝文谓史官曰:“直书时事,无讳国恶。人君威福自己,史复不书,将何所惧?”皆谓史笔,足儆人君。然君既赏罚任情,史又何所恃以奋其直笔?

《齐书·王智深传》:世祖使沈约撰《宋书》,疑立《袁粲传》,以谂世祖。世祖曰:“袁粲自是宋家忠臣。”约又多载孝武、明帝诸鄙渎事。上遣左右谓曰:“孝武事迹,不容顿尔。我昔经事宋明帝,卿可思讳恶之义。”于是多所省除。则视人君之意旨为进退矣。世祖敕智深撰《宋纪》,令奏上,未及而崩,郁林又索其书,已见前。《传》言智深初为袁粲所接,及撰《宋纪》,意常依依,世祖之索之,盖意实有所不释然,故郁林犹继其志也。刘祥撰《宋书》,讥斥禅代,世祖衔而不问,亦已见前。《南史》言祥又于朝士多所贬忽,著连珠十五首以寄其怀。或以启上,卒以是徙广州,则亦未尝不以他事中之矣。

观此,可知人君之于直笔,畏忌之深。《周书·柳虬传》:虬上疏曰:“古人君立史官,非但纪事而已,盖所以为监戒。汉、魏已还,密为记注,徒闻后世,无益当时。且著述之人,密书其事,纵能直笔,人莫之知。何止物生横议,亦自异端互起。故班固致受金之名,陈寿有求米之论。著汉、魏者非一氏,造晋史者至数家。后代纷纭,莫知准的。诸史官记事者,请皆当朝显言其状,然后付之史阁。庶令是非明著,得失无隐。使闻善者自修,有过者知惧。”事遂施行。

《文帝纪》:魏恭帝元年,四月,帝大飨群臣。魏史柳虬执简书于朝曰:“废帝文皇帝之嗣子。年七岁,文皇帝托于安定公,曰:是子才由于公,不才亦由于公,宜勉之。公既受重寄,居元辅之任,又纳女为皇后,遂不能训诲有成,致令废黜,负文皇帝付属之意,此咎非安定公而谁?”大祖乃令大常卢辩作诰谕公卿。此其所谓显言于朝者也,岂不令人作恶?虬以大统十四年除秘书丞,秘书虽领著作,不参史事,自虬为丞,始令监掌焉。十六年,修起居注,仍领丞事。周文之委任之,岂不以其能破密书之局,则知公论之莫予毒,而可以释然于怀也邪?

人君如此,人臣亦然。魏孝文谴妇人冠帽著小襦袄,任城王澄言著者犹少,孝文斥为一言丧邦,欲使史官书之,已见第二十一章第三节。梁取汉中,魏将乙速孤佛保自刎死,文帝诏著作录之。《北史·节义传》。丘冠先死于蠕蠕,齐武帝赐其子雄钱一万,布三十疋,雄不受。诣阙上书曰:“臣父执节如苏武,守死如谷吉,遂不书之良史,甄之褒策,万代之后,谁死社稷?”《南史·孝义传》。

谢朓之死,谓门宾曰:“寄语沈公:君方为三代史,亦不得见没。”皆视史家之褒贬为荣辱之大者也。源怀表陈其父贺拥立高宗及执立高祖之功,不沾茅土之锡。诏曰:“宿老元臣,云如所诉,访之史官,颇亦言此,可依授北冯翊郡开国公。”可见私家勋伐,亦以书于国史者为准。故有见录者则引为殊荣,如李孝伯与张畅对问,书于《宋史·畅传》,其孙豹子,欲求其君之披览是也。其或见遗,则以为大戚,如诉魏收者或云遗其家世职位,或云其家不见记录,或云妄有非毁是也。

《收传》言:收性颇急,夙有怨者,多没其善。每言何物小子,敢共魏收作色?举之则使上天,按之则使入地。则藉此以肆其恣睢者,又有之矣。收《自序》曰:武定四年,献武于西门豹祠宴集,谓司马子如曰:“魏收为史官,书吾等善恶,闻北伐时诸贵常饷史官饮食,司马仆射颇曾饷不?”因共大笑。仍谓收曰:“卿勿见元康等在吾目下趋走,谓吾以为勤劳。我后世身名在卿手,勿谓我不知。”又言齐文宣诏收撰魏史,敕收曰:“好直笔,我终不作魏大武诛史官。”神武、文宣皆粗才,能作是语,可知此等见解入人之深矣。

《南史·王韶之传》曰:韶之为晋史,序王珣货殖,王作乱。珣子弘、子华并贵显,韶之惧为所陷,深附结徐羡之、傅亮等。少帝即位,迁侍中,出为吴郡大守。羡之被诛,王弘入相,领扬州刺史。弘虽与韶之不绝,诸弟未相识者,皆不复往来。韶之在郡,尝虑为弘所绳,夙夜勤励,政绩甚美。弘亦抑其私憾。文帝两嘉之。《裴子野传》云:齐永明末,沈约撰《宋书》,称松之已后无闻焉。

子野撰《宋略》云:戮淮南大守沈璞,以其不从义师故也。约惧,徒跣谢之,请两释焉。叹其述作曰:“吾弗逮也。”盖直道之难行如此。《隋书·卢思道传》云:齐天保中,魏史未出,思道先已诵之,由是大被笞辱。盖亦以秉笔者为恩怨所丛,虑其或受牵率,故当其未成之时,讳莫如深也。

史氏之初,本系记录故事,以备方来之参证,其为用,略如后世之档案,先代学者,留意于此者极多。《宋书·殷景仁传》云:景仁于国典、朝仪、旧章、记注,莫不撰录,识者知其有当世之志。

《梁书·孔休源传》:高祖尝问吏部尚书徐勉曰:“今帝业初基,须一人有学艺、解朝仪者,为尚书仪曹郎。为朕思之,谁堪其选?”勉对曰:“孔休源识鉴清通,谙练故实。自晋、宋起居注,诵略上口。”高祖亦素闻之。即日除仪曹郎中。是时多所改作每逮访前事,休源即以所诵记,随机断决,曾无疑滞。吏部郎任昉尝谓之为孔独诵。其有裨实用如此。

王彪之博闻多识,练悉朝仪。自是家世相传,并谙江左旧事。缄之青箱。世人谓之王氏青箱学。《宋书·王淮之传》。王伟之少有志尚,当世诏命表奏,辄手自书写。泰元、隆安时事,小大悉撰录之。《宋书·王韶之传》。伟之,韶之父也。韶之因此私撰《晋安帝阳秋》,既成,时人谓宜居史职,即除著作佐郎,使续后事,讫义熙九年。许懋尤晓故事,深为仪注之学。《梁书》本传。刘谅尤博悉晋代故事,时人号曰皮里晋书。《梁书·刘孝绰传》。江蒨好学,尤悉朝仪、故事,撰《江左遗典》三十卷,未就。《梁书》本传。凡此皆后世所谓掌故之学。《隋志》有旧事、仪注两门皆其书,刑法一门,律令而外,有制、科、议、议驳、弹事、奏事、决事、驳事,亦其类也。

汉世治古史者,当以韦曜、谯周、赵晔、袁康为巨擘。曜之《洞纪》,意在网罗放佚,求其完备。周之《古史考》,则是正旧闻,求其足信。晔与康之《吴越春秋》《越绝书》,则皆著传说于竹帛,使其不致湮灭者也。参看《秦汉史》第十九章第五节。

魏、晋以降,此风未替。皇甫谧有《帝王世纪》,盖《洞记》之伦。此书起三皇,尽汉、魏,见于《隋志》。其体例与《洞纪》之起庖牺至秦、汉,而黄武以后别作者同。《隋志》又有何茂材《续帝王世纪》十卷,疑本谧书续以晋已后事。其书在晋、南北朝之世,最为通行。观义疏言古事,多引此书,罕引《史记》可知。故当时即有为作音注者。《隋志》有虞绰《帝王世纪音》四卷,《北史·文成五王传》,安丰王猛之子延明,曾注《帝王世纪》。

来奥有《帝王本纪》,似亦《世纪》之类。杨晔有《华夷帝王世纪》,则似兼详外国者也。《隋志》所著录者,又有甄鸾《帝王世录》一卷。此书盖但记世系,故卷帙甚少。《刘绦·先圣本纪》十卷,所谓先圣,盖亦指古帝王,《志》云:“自后汉已来,学者多钞撮旧史,自为一书。或起自人皇,或断之近代,亦各其志。而体制不经。又有委巷之说,迂怪妄诞,真虚莫测,然其大抵皆帝王之事”可证也。王子年《拾遗记》二卷,今尚存,可见迂怪妄诞之概,然亦多记古帝王事也。又有姚恭《年历帝纪》十卷,不著撰人《帝王诸侯世略》十一卷,盖亦主年代、世系。又有孟仪《周载》八卷,《注》云:记前代下至秦,盖古史之较略者。又有潘杰《王霸记》五卷,盖亦记古帝王,下逮战国。《晋书·陈寿传》云:寿撰《古国志》五十篇。寿尝师事谯周,其书或与周同调。

《司马彪传》云:彪以周为未尽善,条《古史考》中凡百二十二事为不当,多据《汲冢纪年》之义,亦行于世,则又周之诤友。然立说虽异,其途辙则同也。《杨方传》:谓方尝撰《吴越春秋》,《隋志》作《吴越春秋削繁》。

又有皇甫遵《吴越春秋》十卷,不著撰人《吴越记》六卷,盖皆以赵、袁二氏之书为不雅驯而改之。又有沈氏《南越志》八卷,则其所记,当较袁氏之书为广也。又有何承天《春秋前传》十卷,《春秋前杂传》九卷,乐资《春秋后传》三十一卷,盖记战国前事,而附丽于《春秋》,如司马光《通鉴》、刘恕《通鉴外纪》之例也。此节所引《隋志》之书,皆在杂史类。

一地方之史实,亦有留心搜缉者。常璩之《华阳国志》,其传于今而可见者也。崔慰祖著《海岱志》,起大公,迄西晋人物;本传云:四十卷,半未成。《隋志》在杂传类,二十卷。王遵业著《三晋记》;十卷。见《北史·王慧龙传》。遵业,慧龙曾孙也。盖亦其伦。

《隋志》云:“后汉光武,始诏南阳撰作风俗。故沛、三辅有耆旧节士之序,鲁、庐江有名德先贤之赞。郡国之书,由是而作。”此后世方志之权舆,当时作者,盖以人物为重。然一地方之史实,包含其中者,必不少矣。宋段国有《吐谷浑记》一卷,《隋志》入霸史类,其地实在域外,亦可称为外国史也。

传记之作,此时最为浩繁。有该括全国者,如《隋志》所著录之《海内先贤传》《四海耆旧传》是也。有域于一地者,如陈寿之《益部耆旧传》,刘义庆之《江左名士传》是也。有专详一类人者,如嵇康之《圣贤高士传》,诸家之《孝子传》,梁元帝之《忠臣传》,钟岏之《良吏传》,张隐之《文士传》,范宴之《阴德传》,王瑱之之《童子传》,诸家之《列女传》,不著撰人之《美妇人传》是也。此实正史类传之伦。其兼容并包者,则谓之《杂传》。任昉、贺踪、陆澄皆有其书。踪书本七十卷,昉书本百四十七卷,可见其搜采之博。

就官守而传其人者,有梁元帝之《丹阳尹传》。网罗一时人物者,有袁敬仲之《正始人士传》,戴逵之《竹林七贤论》,专记一人者,如不著撰人之《东方朔传》,《毌丘俭记》,管辰之《管辂传》。家传亦有多家。就所知者而识之,则梁元帝之《怀旧志》也。

僧、道亦有列传,如《高僧传》《众僧传》《尼传》《列仙传》是。其专传一人者,则有如《法显传》《正一真人、三天法帅、张君内传》《嵩高寇天师传》。所传并有非人者,如《灵鬼志》《志怪》《神录》等是。梁元帝著《古今同姓名录》一卷,则人名辞典之先河也。

谱牒之作,斯时亦盛,以俗重阀阅故也。谱皇室者,如不著撰人之《汉氏帝王谱》《宋谱》是。元晖业之《辨宗录》,亦其类也。又有诸家之《百家谱》。一家之谱,则有如《京兆韦氏谱》《谢氏谱》。谱一方巨族者,如《益州谱》《冀州姓族谱》。官纂之书,以地、以姓为别,如梁有王司空《新集诸州谱》十一卷,又有《诸姓谱》一百一十六卷,梁武帝总责境内十八州谱六百九十卷,盖其最巨者矣。谱牒之书,亦非仅记世次。如《隋志》有《杨氏家谱状并墓记》一卷,裴子野有《续裴氏家传》二卷。《南史》本传。陆煦著《陆史》十五卷,《陆氏骊泉志》一卷是。《梁书·陆果传》。参看第十七章第二节。

宋元嘉中,使何承天立史学,石勒使任播、崔濬为史学祭酒,已见第一节。私家亦有以此传授者。《隋志》云:“正史作者尤广。一代一史,至数十家,惟《史记》《汉书》,师法相传,并有解释。《三国志》及范晔《后汉》,虽已音注,既近世之作,并读之可知。梁时明《汉书》者有刘显、韦棱,陈时有姚察,隋代有包恺、萧该,并为名家。该、恺并见《隋书·儒林传》,云:于时《汉书》学者,以萧、包二人为宗匠。聚徒教授,著录者数千人。其盛,不下于传经也。恺从王仲通受《史记》《汉书》,李密师事恺,受《史记》《汉书》,阎毗受《汉书》于该,皆见本传。该梁鄱阳王恢之孙,恺东海人。《北史·崔赡传》云:颍川荀济,自江南入洛,赡学于济,故得经史有师法。《隋书·儒林传》:又有吴郡张冲,撰《前汉音义》十二卷。《文学传》:刘臻,精于《两汉书》,时人称为《汉》圣,《杨汪传》:汪受《汉书》于臻。臻亦梁人,江陵陷没归萧詧者也。然则是时史学,实自南而北也。《旧唐书·儒林传》,秦景通,与弟尤精《汉书》。当时习《汉书》者皆宗师之。常称景通为大秦君,为小秦君。不经其兄弟指授,则谓之不经师匠,无足采也。又有刘讷,亦为当时宗匠。可见史学专门传授之风,至唐初而未绝也。《史记》传者甚微。”诸史述其时之人,熟精汉史者甚多,《梁书·文学传》云:臧严于学多所谙记,尤精《汉书》,讽诵略皆上口。《张缅传》:尤明后汉及晋代众家,客有执卷质缅者,随问便对,略无遗失。《南史·梁宗室传》:吴平侯景之子励,聚书至三万卷,披玩不倦尤好《东观汉记》,略皆诵忆。刘显执卷策,励诵应如流。乃至卷次,行数,亦不差失。《陈书·萧济传》:第三子从典,笃好学业,博涉群书,于班史尤所措意。《史记》则除裴骃作注外,骃松之子,见《宋书·松之传》。治者较罕,除前引萧恺事王仲通与《汉书》并受外,惟《晋书·刘殷传》言:殷有七子,五子各受一经,一子受《大史公》,一子受《汉书》。《南史·吴喜传》云:喜出身为领军府白衣吏。少知书。领军将军沈演之使写起居注。所写既毕,诵略皆上口。演之尝作让表,未奏失本,喜经一见,即写无所脱漏。演之甚知之。因此涉猎《史》《汉》,颇见古今,则不过涉猎而已,非真治学者也。

盖汉事近己而俗变相类,为用较切,而言古史者,《史记》之席,又为谯周、皇甫谧等书所夺也。《隋志》所云传受,盖重在训诂、音释,此马融从班昭受读《汉书》之旧,见《秦汉史》第十九章第五节。实尚不足语于史学。斯时史学之可称者,一在补苴罅漏,一在提要钩玄。补苴罅漏之功,见于注释,《史通》言三国之志:“异闻错出,其流最多。宋文帝以《国志》载事,伤于简略,乃命裴松之兼采众书,补注其缺。”《古今正史篇》。

《宋书·松之传》,称其“鸠集传记,广增异闻”,盖其所用心,实在于此。崔慰祖欲更注迁、固二史,采《史》《汉》所漏二百余事。《齐书·文学传》。刘昭伯父彤,集众家《晋书》注干宝《晋纪》,昭又集后汉同异,以注范晔书,世称博悉。彤书四十卷,昭书一百八十卷。《梁书》本传。卷帙并远逾于旧。王规亦集后汉众家异同,注《续汉书》二百卷。《梁书》本传。此等皆名为注,实则补也。

蔡谟总应劭以来注《汉书》者,为之集解。《晋书》本传。《梁元帝注汉书》百十五卷,《本纪》。其世子方等注范晔《后汉书》未就。《南史》本传。吴均注范晔《后汉书》九十卷。《梁书·文学传》。此等虽专于注释,亦必有荟萃之功。惟韦棱著《汉书续训》二卷,棱叡孙,见《南史·叡传》。则或专于音训耳。提要钩玄之功,见于抄撮。有为校勘同异者,如张缅抄《后汉》《晋书》众家异同,为《后汉纪》四十卷,《晋抄》三十卷,又抄《江左集》,未及成。《梁书》本传。裴子野抄合后汉事四十余卷。是也。《南史》本传。有欲删繁就简者,如袁峻抄《史记》《汉书》,各为二十卷,《南史·文学传》。于仲文撰《汉书刊繁》三十卷,见《北史·于栗传》。仲文,栗八世孙。

刘延明以三史文繁,著《略记》百三十篇,八十四卷,《北史》本传。阮孝绪有《正史削繁》九十四卷是也。《隋志》杂史类。《隋志》有汉卫飒《史要》十卷,《注》云:约《史记》要言,以类相从,亦见杂史类。此盖《科录》之先河。又有王蔑《史汉要集》二卷,《注》云:抄《史记》,入《春秋》者不录。亦见杂史类。盖合《史》《汉》及《春秋》去其重者也。

重生妖孽凰妃  倾华:医妃天下  马化腾内部讲话(最新版)  这些年,马云犯过的错误  许家印内部讲话(最新版)  已经打卡一千年  马云内部演讲(最新版)  都市惊奇日记  两晋南北朝史(二)  尸碎诸天  冯仑内部讲话(最新版)  平行宇宙里的黑暗圆环  不被嘲笑的梦想是不值得去实现的  洛丹伦之辉  异世界的黑科技联盟  三国历史的教训  中国文化小史  我有一个外星博物馆  你是我温暖的依靠  青葵盛夏  

热门小说推荐
天书进化

天书进化

陈墨翻开命运天书,他在这个三万年后卡徒穿越诸天的时代,修改命运制造出无限的卡牌,他是命运之主,他也是时间之主,他还是造物之主。天赋卡地精商人天赋虚空之门人物卡龙战士兵器卡紫青双剑机械卡强袭自由辅助卡死者苏生未来人族的卡牌世界,包罗万千的奇异卡牌,诸天万界的不同文明,都会因为卡牌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喜欢卡牌喜欢诸天穿越的书友不要错过这本书,走过路过点一下收藏不会迷路啊!PS养书的新书友可以看一下上一本黑夜进化...

深深喜欢你

深深喜欢你

被迫嫁给姐夫,被男友背叛,身无分文无处可去这么倒霉的三件事,唐乐乐一天全经历了。万般无奈认了命,却惊奇的发现,哎?好像传说中的gay老公也没那么差遇见唐乐乐之前,s市第一钻石王老五墨绍庭以手段狠辣知名,遇见唐乐乐之后,让他名声大噪的,是宠妻如命做我的妻子,你的人生只需要买买买,刷刷刷。唐乐乐,告诉你多少遍,你不需要负责貌美如花,负责吃睡长就可以了!我不想要小孩子,那会分走我老婆对我的爱。听着墨少的胡言乱语,唐乐乐哭笑不得,只能举双手投降...

我的绝色大小姐(王熙叶轻雪)

我的绝色大小姐(王熙叶轻雪)

失明三年,被送到小家族当了一名上门女婿,重见光明那天,我看见了很多秘密...

快穿系统:攻略黑化男神

快穿系统:攻略黑化男神

快穿系统攻略黑化男神由作者娆九之创作全本作品该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难得的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好书919言情小说免费提供快穿系统攻略黑化男神全文无弹窗的纯文字在线阅读。...

宁大佬的异世之路

宁大佬的异世之路

自从绑定了一位剑修做宿主,系统001表示,自己从此以后过上了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小白脸的幸福生活。系统001QAQ,宿舍你别又把主角反派给杀了。宁大佬无辜摊手谁让他自己跑来找死的。本文无cp,作者彻底放飞自我之作。...

道果

道果

一问何为道?答性道为神,命道成仙,成仙为神皆是道二问何为大道?答性命乃第一大道。三问何以见得是大道。答打你一拳,性命两散,你还修什么道?生而为神,化三身性命,可修无双大道命里带煞,踏大千世界,只争一炷燃香。...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